身边的幸福事·生活 海南:持续书写暖心的民生答卷“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前不久召开的海南省委“蓬勃兴起自贸港”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的这一表述,凸显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位置。
与之相应,一张张海南自贸港民生答卷格外暖心。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重塑菜篮子供应保障体系,15种可比蔬菜均价全国排名近两年后移22位;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现房销售制度,创新推出安居房解决本地居民和引进人才住房问题,三年开工建设10万套;大力引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家门口上好学”和“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正成为现实一个个务实行动,一项项有力举措,直击痛点、堵点、难点,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总始终牵挂着海南人民,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度关注。从指出“海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凯发K8国际,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到强调“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殷殷叮嘱,满怀期待,一以贯之,如暖流温润心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抓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执政施政者的价值追求,也是为官做事的情怀担当。近年来,海南牢记使命嘱托,实施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从促进教育公平到优化社会保障,从提升健康服务到提高生活品质,从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到开展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放眼海南大地,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正不断转变为人民群众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于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要常摸实情,多沉下去,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摸透,找准发力点,增强方向感;善用实招,事不避难,抓住问题的关键,锁定痛点的要害,想破解的办法,找化解的对策;多办实事,全力以赴,对准群众的“胃口”,对接群众的需求,把步子一步一步踏实,将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力求实效,向政策求成效,向过程要效率,以实打实的成绩说话,以高质量的效果服人。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使出浑身劲,下足实功夫,持续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
⑤三亚市万科临春安居房项目,小朋友向新结识的小伙伴介绍自家所在楼栋和楼层。(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检查读课文了!”5月24日上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岭头学校五年级一班的英语课堂上,近20名学生围住讲台,自信地向教师符青兰朗读刚学的英文对白。
转学生李宇涵也是其中之一。“宇涵刚来时话少、学习压力大,如今课堂表现越来越好。”符青兰欣慰地说。
此前,李宇涵跟随务工的父母在三亚上学,生活压力大、环境难适应,听同乡说“家门口”的岭头学校越办越好,便从2022年9月起返回老家上学。
“学校有投影、有塑胶跑道和草坪,和城市学校差不多。课堂很有趣。”李宇涵说,她对新学校十分满意。另外,考虑到她目前由爷爷独自照顾,学校还为她办理了午间用餐和住宿,减轻老人负担。
岭头学校前身为“海南省农垦岭头茶场子弟学校”,生源主要为茶场职工子女。2009年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不少学生到县城或外地求学,学生流失严重。“原有的学生走了近1/3,但周边农村的孩子不能来。”黄远斌回忆道,最初的岭头学校仅有3栋破旧的小楼,“学位少、没宿舍,农村孩子上一趟学,来回接送耗费近1小时”,为了不耽误干农活,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更远的学校住校。
这一切如今有了改变。近年来,琼中先后投资近千万元,不断提升岭头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新的教学楼、宿舍凯发K8国际、操场拔地而起,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空调等。“教学楼和宿舍楼建好后,学校一下子多了两三百名学生。”黄远斌说道,如今学校共有学生481名,其中300名学生住校。
与硬件一同提升的还有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以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科目英语为例,以前全校只有符青兰一名英语老师,如今又添了一名特岗教师和一名县城来的支教教师。此外,琼中还通过开展区域教研、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以前的英语课就是跟着录音机读书。如今不仅有课堂互动、小游戏等,部分班级已经可以接受全英语教学了!”符青兰自豪地说。
目前,岭头学校专注于打造“美而精”的乡村学校,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此外,学校还提前对接片区幼儿园,带学前班儿童逛校园、上体验课,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确保片区适龄儿童应收尽收。
“在海口终于有了个落脚地,能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线日中午,海口江东新区金域仕家小区业主苏宁家里的饭菜已经香气扑鼻,刚下班的她吃上了热乎饭。
“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很有人情味。”苏宁作为引进人才于2020年来到海南,在入住金域仕家之前一直租房居住。2022年7月,符合安居房申请条件的她,抽签选到了一套心仪的二居室安居房,并于3个月后拿到了交房钥匙。
作为金域仕家小区的业主,苏宁办理完收房手续后便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了“交房即交证”。让她尤为满意的是,房子按照精装修标准交付,厨房、卫生间配备齐全,她只购买了家具家电就顺利入住。
与此同时,小区附近交通便利,周边北师大附中、海南省中医院新院区等配套俱全,小区物业服务到位,让苏宁一家人住着很舒心。“我的安居梦在这里得到实现,父母从老家来了以后我也没有牵挂,更能全身心投入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苏宁说。
安居房项目是保障海南本地居民、引进人才、基层教师和医务人员等群体住房需求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仅海口便加快推动多个安居房项目建设步伐。2022年下半年,包括金域仕家、美舍仕家在内的安居房项目接连交付,越来越多的住户喜迁新居,开启幸福美好生活,本地居民家庭和引进人才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不仅如此,当前海口建设安居房的脚步仍在加快。目前,海口开工建设安居房项目29个,可提供住房2.8万余套,仅2022年就有17个项目开工,可提供住房1.8万余套。在此基础上,今年海口计划再建设2万套安居房,同时有6个安居房项目将陆续交付,可提供住房3693套,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在家门口就医,真方便。”日前,东方市四更镇上荣村的96岁吉爷爷在东方市人民医院,被成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让他就医不必舍近求远,实现了在“家门口”看好病。
除了有高血压,吉爷爷一直身体比较好,但是今年3月的一天,吉爷爷在行走的时候,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家人秉着就近的原则,将他送到了东方市人民医院康福路院区。
入院后,吉爷爷被送到导管室。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立即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他诊断,诊断结果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监护过程中,吉爷爷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且又出现黑矇症状1次。
为尽快确定治疗方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还启动远程会诊,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洋进行了交流。经过病例分析,吉爷爷明确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有黑矇发作史,有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绝对适应症。
“如果在以前,植入心脏起搏器这样的介入手术是没法在东方完成的,医院既没有硬件设备,也缺医疗技术。放在以前我们会建议吉爷爷去海口等地医院治疗,可如今却不同了。”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杜春书说,医院现在具备了做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条件,也已先后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手术。
2021年12月31日,东方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开诊,拥有崭新完备的门诊楼、医技楼和住院楼等,特别是引进了很多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同时,新组建的东方市人民医院由上海市东方医院托管运营。托管期间,东方市人民医院派出业务骨干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学习,而上海市东方医院会不定期安排专家到东方市人民医院进行技术指导。
医师杜春书就曾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参加过半年的培训,学习心血管内科方面的新知识,此次他成为吉爷爷的主治医师。
“父亲年纪大了凯发K8国际,在东方做手术的话,不仅能避免舟车劳顿,也方便我们照顾他,减轻家里的负担。” 吉爷爷的儿子吉家栋说,“当然刚开始是有些顾虑的,不过看到医院硬件环境很好,还有这么多专家,我们就放心了。”
最终,手术十分顺利。吉家栋说,术后,父亲的面色慢慢红润了,头不晕,乏力症状明显减轻,能正常吃饭、睡觉,恢复良好。(本报八所5月25日电)